兴办于1937年,是我国创刊最早、影响最大的科普刊物之一。现由江苏省科技厅主管、江苏省科协主办。70多...
1890年,一艘名叫“马尔波罗号”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,忽然奥秘地失踪了。谁也不知道,到底是怎样的内幕将他们吞噬。不过, 20年后,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。奇怪的是:船上的东西都原封未动,无缺如初。船长航海日记的笔迹依然模糊可辨;就连那些逝世多年的船员,也都“各在其位”。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“姿态”; 1948年,一艘名为“乌兰格梅奇号”的荷兰货船,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,忽然遇到海上风暴,当救助人员赶届时,船上一切人员都莫明其妙地死了。
船员们是怎样死的?是死于天火或是雷击的吗?不是,因为船上没有一点点焚烧的痕迹;是死于海盗的刀下吗?不!遇难者遗骸上看不到死前打架的痕迹;是死于饥饿干渴的吗?也不是!船上其时贮存着满足的食物和淡水。死因安在?凶手是谁?查验的结果是:在一切遇难者身上,都没找到任何伤痕,也不存在中毒痕迹。明显,谋杀或许自杀之说已不建立。那么,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忽然发生致死的吗?法医的解剖陈述标明,死者生前个个都很强健!
通过重复查询,总算弄清了制作上述惨案的“凶手”,是一种人们不了解的次声波。次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低,人耳听不到的声波。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,一般均在20兆赫以下,波长却很长,传达间隔也很远。它比一般的声波、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。例如,频率低于1赫的次声波,能够传到几千以致上万千米以外的当地。1960年,南美洲的智利发生大地震,地震时发生的次声波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旮旯!1961年,苏联在北极圈内进行了一次核爆破,发生的次声波竟绕地球转了5圈之后才消失!
次声波之所以对人体能发生损害,是因为人体各部位存在纤细而有节奏的脉动,脉动的频率大概在1~2赫兹,如内脏为4~6赫兹,头部为8~12赫兹等,人体的这些固有振动频率正好在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内,所以一旦大功率的次声波效果于人体,就会引起人体肌肉及内脏器官等的激烈共振,对人体形成极大损害。
一般的次声波并不能引起人耳听觉的振动。但频率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会对人体发生损害,特别是频率低于7赫兹的次声,能使人肌肉痉挛,全身哆嗦,呼吸困难,神经错乱。当次声强度到达某些特定的程度时,还能形成脱水休克,失去知觉,血管决裂,内脏损害,最终导致逝世。1883年,印度尼西亚的克拉托火山大迸发,火山斥逐激起功率强壮的次声波,它绕行了地球近3周,在远离火山几万千米的观测站依然测到了这次次声波,这是世界上初次记载的次声波。因为次声是人耳听不见的,有着十分强的隐蔽性,所以人们称次声为“哑巴兵器”。次声波这种看不见听不到的奇特威力,早已引起国外军事科学家们的爱好,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们就竞相研讨次声兵器,并且效果明显,次声波兵器的研发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。
次声兵器按效果人体的部位大致分两种:一种是神经型次声兵器。它的振动频率同人类大脑的阿尔法节律(约5赫兹)极为附近,发生共振时,能激烈地影响人的大脑,使人们的心思和认识受必定的影响,轻者感觉不适,注意力无法会集,心情上恐惧不安,难以从事一些杂乱详尽的作业;重者会引起头痛、厌恶、晕厥,严峻时会使人神经错乱,癫狂不止,损失思维才能。另一种是内脏器官型次声兵器。它的振动频率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固有振动频率适当,能使人体的内脏发生激烈共振,轻者肌肉痉挛、关节痛苦、全身哆嗦、呼吸困难;重者血管决裂、内脏损害,乃至逝世。因为次声兵器发射的次声波人们听不见、看不到,所以具有许多常规兵器没有的险峻。
突袭性。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达速度为每秒300米,在水中的传达更快,每秒可达1 500米左右,而次声波又是人类听不到看不见,所以很简单到达忽然突击的效果,使受害人在不知不觉中遭到突击。
效果间隔远。因为次声波的频率很低,传达过程中,空气或水等介质吸收很少,因而它能够传达得很远。比方,炮弹爆破时发生的可听声波在几千米以外就听不到了,但它所发生的次声波,却可传到80千米以外。氢弹爆破发生的次声波能够绕地球好几圈,行程十几万千米,故高强度的次声兵器具有洲际作战才能。
穿透力强。理论标明,频率越低介质对它的吸收越少,所以次声波有着十分强的穿透力。一般的可听波,一堵墙就能将它挡住,高频声波乃至一张厚纸就能把它挡住,但墙面却挡不住次声波的传达,即使是隔音墙也难以挡住它的去路,它还能够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。因为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,因而,世界海难救助安排就在一些远离大陆的岛上建立起“次声定位站”,监测着海潮的洋面。一旦船舶或飞机失事之后,能够敏捷测定方位,及时救助。
不污染环境,不损坏设备。次声波在杀伤敌方人员的一起不会形成了必定的环境污染,不损坏敌方的兵器或资源配备,可作为战利品为我方所用。
因为次生兵器具有上述险峻,军事科学家已把它列为未来战役中新概念兵器的重要成员,它必将成为新世纪战场上的新宠利器。